游戏服务社会 改变叫车服务
上周末,虎嗅跟北京新河、海淀个体的几个司机聊了一上午摇摇、嘀嘀这类出租车叫车APP,又跟摇摇招车的创始人王炜建约着见了一面。
这之后,嗅哥想起自己推荐过的一本书《游戏改变世界》。全书主旨是,用游戏化的思维去改造现实世界,可以让现实(尤其是工作)看起来更有趣,更易让人产生动力和积极性。
作者简·麦格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里写道:
未来,游戏继续满足着我们的另一种饥渴:接受更强的挑战和奖励,变得更有创造力、更成功,参与到比自己本身更宏大的事业中去。但我同时也看到,未来我们所玩的游戏调动了我们参与其中的胃口,推动、促使我们建立更强的联系,为周围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摇摇招车去年5月从红杉拿到了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次继续与资方洽谈1000万美元B轮,预计三月底到位后开始着手布局上海、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它的玩法是,给每个城市的乘客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免费的约车平台,并允许双方自行在平台上交流。目前在北京市场上注册了摇摇招车的出租车司机有2万名,用户量近20万。另一名已经把盘子扩大到全国的竞争对手嘀嘀打车,目前用户量是40万。
摇摇招车王炜建眼中的市场规模要更大:“现在还是圈子里热闹。整个北京市的出租车有6.7万辆,一天的叫车量是270万次,而现在每天用摇摇成交的叫车量在高峰期达10000多次,才占不到1%,移动打车这个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已有不少文章写过出租车叫车类应用的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及瓶颈。无论是摇摇还是嘀嘀,当下都还处于烧钱攒用户阶段。两家都曾尝试过向用户收费,但迫于竞争也相继取消。未来可以想象的商业前景,大抵是充分利用LBS和大数据,或把注册出租车变成一个物流网络等等。但其中所可能遭遇的政策壁垒还未知,这货太新了。
虎嗅更感兴趣的,是这类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游戏化改造的产品思路。这件事,听上去很有未来感。具体到摇摇招车,它们是这么玩的:
-制造竞争
把司机们的“接活”变为“抢活”,制造参与感、竞争感。对不同任务,系统会配给不同数量的虚拟奖章和物质激励。每天发布当日和当月的抢单最多、在线时间最常的司机排行榜。
-设定积分与等级制度
司机、乘客都有勋章、投诉。根据司机在摇摇平台内积攒的经验值,系统会逐渐给出
-设立激励
A:用户激励:用户叫车时,可以主动按5元一档放出奖金炸弹,吸引司机抢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