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探测数据揭秘火星0至80米深度浅表结构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记者张泉)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火星研究团队最近使用朱荣火星雷达数据,揭示朱荣登陆区表面0-80米深浅表精细结构和物理特征,为深入了解火星地质进化和环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结果于9月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朱荣登陆区位于乌托邦平原南部。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冲击盆地,曾经是一片古老的海洋,科学家们认为火星早期可能有宜居的环境。这里的地质是如何进化的?现在的地下结构是什么?还有水还是冰吗?这些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据报道,朱荣首次在乌托邦平原进行了巡逻雷达探测,其次表面探测雷达可以对巡逻区的地下浅层结构进行精细成像,实际最大探测深度为80米。研究人员对朱荣前113个火星日和1171米的低频雷达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得了高精度结构分层图像和地层物理信息。

祝融号探测数据揭秘火星0至80米深度浅表结构

从35亿年前到32亿年前,火星表面改造发生了两起事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人员发现,该区域数米厚的火星土壤层之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第一套层序位于火星表面以下约10至30米,含有较多石块,其粒径随深度逐渐增大;第二套层序位于火星表面以下约30至80米,其石块粒径更大,可达米级,且分布更为杂乱,反映了更古老、更大规模的火星表面改造事件。

“这两个层次可能反映了35亿年前至32亿年前的火星表面改造过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玲表示,大约16亿年前的短期洪水、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冲击可能导致第一层的形成,第二层的形成可能与早期的大型洪水活动有关。

此外,雷达成像结果显示,反射信号强度在0-80米深度范围内稳定,介质介电常数低,排除了朱荣巡逻路径下富水层的可能性。

“热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朱荣登陆区表面以下100米内,液态水、硫酸盐或碳酸盐卤水难以稳定存在,但盐冰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陈凌说。

相关推荐

【最新】祝融号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根据遥测数据判断,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到火星了!祝融号传回火星表面最新影像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根据遥测数据判断,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准备越冬 环绕器持续开展环绕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准备越冬 环绕器持续开展环绕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首批“摄影作品”公布】冰墩墩雪容融去了火星!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影像图,包括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份珍贵影像,来自火星!祝融号传回照片

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驶离坡道以及祝融号火星车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区域高分影像图

7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区域高分影像图。图像中天问一号着陆平台、祝融号火星车及周边区域情况清晰可见。

“不在服务区”一个月,天问一号经历了啥?

地球、火星运行到太阳的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这种现象称作日凌。2021年9月下旬开始,天问一号与地球的通信受到太阳电磁辐射干扰,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日凌期间,天问一号和祝融号进入自主运行模式,暂停科学探测工作。

美航天局局长祝贺祝融号火星车传回影像

美航天局局长祝贺祝融号火星车传回影像

国家航天局发布祝融号火星车拍摄影像

国家航天局发布祝融号火星车拍摄影像

【真·火星来信】祝融号首次通过环绕器传回遥测数据

5月17日8时,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顺利进入周期为8.2小时中继通信轨道。在这一阶段,环绕器的主要工作是做地球和火星之间的“信使”,进行“地火传书”。

盒子游戏,游戏玩家专属个性阅读社区


©CopyRight 2010- 2020 BOX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 鄂ICP备20200155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