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老人30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这个社会上总是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宁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苦点,也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份力量去帮助到别人,近日一则89岁老人30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的报道在网友非常的正能量,正是因为有这些有爱之人的资助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读书,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老人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89岁老人30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在空军衡阳离职干部休养所,今年89岁的退休军人高里,一年到头难得买件衣服,“吝啬”得家人多买了一点水果都会发脾气。可正是这个倔老头,却在省吃俭用的21年里,慷慨地将所有钱财捐给全国各地的贫困孩子。

 

高里在衡阳扎根34年了,从1993年起,他捐资助学,江西的、四川的、衡阳的…… 21年来,他广施爱心,捐出善款达30多万元,帮助18个孩子改变了命运。高里把捐助的孩子当成孙子,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唤他爷爷。这些年来,孩子们给他写的信件多如牛毛,他将这些信编订成册,当成宝贝一样放在身边。

 

最初动机:孩子不能辍学

 

高里来到衡阳的时间是1980年,时年65岁的他退伍安置在空军衡阳离职干部休养所。一次偶然的机会,高里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

 

1993年5月,高里偶然看到人民日报在做“希望工程”的活动,号召大家捐款献爱心,他立即向人打听怎样做才能提供有效帮助。不久后,高里收到一张“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结对通知书,上面列了两个学生的名字、所在学校班级、学费情况,下面则是供爱心人士选择的资助款项,有20元/人、30元/人两个选项。

 

从高里老人保留的当年的底单上看,老人当年选择的是30元/人。这是老人第一次捐助贫困学生。从那一次起,老人每学期都会依照这一标准给孩子们汇去爱心款。

 

高里资助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吉首大学的肖燕云,这个女孩是老人从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认识的。那是1999年,肖燕云正在读大二,没有父母,弟弟又有点精神上的问题,一贫如洗的家让学业难以为继。了解到这一信息后,高里当即给肖燕云寄去1000元钱。“那时候工资也不高,刚做这个事就觉得不管钱多钱少,一定要坚持!”高里说,自己最初捐资助学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不能因没钱而辍学。

 

生活简朴:每月生活费不到400元

 

在高里家中做了11年保姆的资女士谈及老人,说他在生活中是一个相当吝啬的人,对别人却慷慨到倾其所有。老人一年难得买几件衣服,许多衣裳都是打几回补丁还在穿。有时候,资女士多买了点水果,也会遭到老人的训斥。细细算起来,老人每月生活费不到400元。但对自己的资助对象,高里却一向慷慨大方。

 

2008年初,一场冰灾肆虐南方,原本条件艰苦的衡阳县湘西小学在冰灾中更加艰难。这里,学生没有操场,教师没有办公桌椅,学校连大门都没有,在破烂的教室里,门是坏的,玻璃窗也烂了。高里到学校转了一圈,下定决心要帮助这里的学生。

 

按照高里的最初想法,他要把这所学校好好修葺一下,他不知道这样要花费8万至10万元。他回到家中,将存折拿出来看,里面只有1万多元。他让湘西小学校长做了个预算,将学校的一些基本设施改善一下需要多少钱。预算出来后,校长告诉他设个大门、添置教师办公桌椅、给孩子们盖个卫生间,需要23000多元。高里想方设法筹款,他将24000元交给校长,这笔钱捐出去后,高里的存款仅剩1000元。

 

爱心爷爷:把资助学生的来信当宝贝

 

“高爷爷,您好!十分感谢您的热心帮助,虽然未曾谋面,但我仍然能够想像到您的慈祥面容,您真的本应该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正在担心我们的生活。我心里感到有一种十分难受的心情,真的十分想对您说:爷爷,您用不着任何担心,生活会好的……”

 

这是2007年,一位姓张的受捐对象写给高里的信,每一位受捐对象都亲切地称呼高里为爷爷,而高里也在心里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孙儿。在高里的住处,他珍藏了两件宝贝,一是他和儿女、资助对象的相册,另一件则是亲友、资助对象给他写的信件。他将这些来信编订成册,看到这些信件,他就能想到这些学生的样子,有的还能说出来这些学生在哪里工作。

 

高里当年捐助的很多对象,目前已成家立业,这些曾受他资助的天南海北的学生娃一直都跟他有联系。“您比我亲爷爷还亲。”这样的话,在高里资助的学生的来信中,多如牛毛。每一句类似的话,都让高里感觉特别贴心。

 

 

扩展消息:

 

89岁老人捐款十万元 为贫困孩子设立奖学金

 

12月1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刘曰荣获得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已89岁高龄的刘曰荣,是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离休干部,在42年的质检工作以及67年的党员生涯中,他获奖无数。而他最宝贝的,是家中墙上挂着的一面锦旗和抽屉里一沓厚厚的书信。

 

捐赠10万 为贫困孩子设奖学金

 

“助学扶生,爱心如父。”17日,记者在刘曰荣家中看到这面挂在客厅最显眼位置的锦旗,锦旗用汉藏双语书写,落款是“阿坝州麦尔玛乡中心校”。

 

2017年,刘曰荣的一个决定,将他和数百公里外的那群孩子紧密联系在一起。

 

青藏高原上的阿坝州麦尔玛乡中心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小学,教学条件不佳,有11个班,学生全都是藏族孩子,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连续四年在全县统考中取得汉语学科第一名。

 

2017年,刘曰荣听说这个情况后,主动请原成都市质监局与阿坝州教育局沟通,通过设立“刘曰荣奖学金”,把10万元善款捐赠给中心校,并和学校一同制定了奖学金奖励办法。3年来,近百名学生得到了“刘曰荣奖学金”的资助。

 

分享喜悦 被资助学生来信了

 

很多人不理解,辛辛苦苦的积蓄捐给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图个啥?刘曰荣老人说:“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全靠学校减免学费,我才能够接受教育,国家这份恩情我铭记心底,如今终于可以回报国家了。另一方面,教育兴国是国家发展大计,作为党员,这是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刘曰荣的付出,也收获了回报。在他的抽屉里,有一沓陈旧的信件,牛皮纸信封里,包裹着来自阿坝县百名学生浓浓的感恩之情。他资助的学生高慧,考上了吉林大学,这个小女孩不时会给他写信,汇报自己在校的情况:参加了学生会、新生运动会上得了奖、创新大赛二等奖……隔着这些文字,刘曰荣跟小女孩一同分享着喜悦。

 

“看到这些优秀的孩子一步步成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值得的。”刘曰荣常常和家人分享那些与他素未谋面的孩子们的进步,骄傲的语气,就像在谈论着自己的孙子。

 

不忘恩情 交5万元“特殊党费”

 

年轻时,奋斗在质量监管一线,筑牢建设质量防线;退休后,他依旧无怨无悔地付出,只为对得起“党员”二字所应肩负的责任。

 

同样在2017年,建党96周年之际,刘曰荣将一笔5万元的“特殊党费”和一封手写的信交给党组织,信里写道:“仅表我的心意,不足以回报党对我的恩情,我想为党和人民再做点工作,但已力不从心,所以用这种形式表达对党的崇敬和感恩。”

 

一直以来,他都有捐赠遗体的想法,但家里人并不赞同。前些日子,在他的不断坚持下,家人终于同意了他的决定,让他在遗体捐赠协议上签了字。“我老了,我希望还能用这一点的余热,汇入到我们祖国发展强大的熊熊火焰里。”说这话时,刘曰荣的眼里泛起泪光。

 

 

93岁感动中国老人生前靠捡破烂资助若干贫困生

 

1月18日早上,纷纷扬扬的大雪,落在雪窝烟台的每一个角落。上午9点,烟台招远殡仪馆内,哀乐低回,四面八方的人们穿过风雪陆续赶来,来送拾荒助学“感动中国”的老人刘盛兰最后一程。

 

风雪无阻,受助者送老人最后一程

 

告别的人群中,一位戴眼镜的男士眼眶红肿。他叫乔垒,36岁,是老人生前捐助过的学生之一。今天,他特意跟单位请假从济南赶来“见爷爷最后一面”。

 

1998年,还在上大学的乔垒家中突遭变故,母亲去世,父亲患病,他和自己的双胞胎弟弟面临失学困境。刘盛兰得知后,毫不犹豫向兄弟二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正是靠着老人不间断的汇款,兄弟二人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汇来的第一笔钱只有20元,不多,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工作十多年来,兄弟二人经常回来看望老人。

 

同样受助过的学生王立平也赶来了,这位年轻的姑娘泪流满面,诉说爷爷的每一次捐助,对她的人生都是莫大的帮助。“爷爷前后捐助了4500元,每一分都是他靠捡破烂省吃俭用攒下的呀!”

 

哀伤写在受助者的脸上,也写在每一位志愿者的脸上。

 

烟台扬帆爱心助学队的志愿者,送上了挽联。“老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们一定会继承老人的遗志,将老人的爱心继续发扬光大!”

 

靠捡破烂,捐助全国上百贫困学子

 

刘盛兰家住烟台招远蚕庄镇柳杭村。从1996年开始拾荒助学,20多年来,他靠“捡破烂”捐出10多万元,帮助了全国上百名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生前没有儿女,但老人最后的时光并不孤独。

 

老人住院期间,很多义工自发赶来,轮番照料。岳辉是招远一支义工队的负责人,经常去探望病中的刘盛兰老人。

 

为攒下每一分钱帮助孩子们,老人多少年不曾买一件衣服,没尝过一点肉滋味。

 

“能拿出一部分收入捐资助学,多数人能做的,老人做到了,但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捐出去,多数人做不到的,老人也做到了!”岳辉动容地说。

 

不求厚葬,只盼后人继续捐资助学

 

“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这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曾给刘盛兰的颁奖词。

 

生前弥留之际,他叮嘱自己的侄儿,死后回老家随便找一个地方埋了就行,不要给人添麻烦。唯一让他遗憾的,是自己再也无力帮助孩子们了。

 

1月16日清晨5点半左右,因多功能脏器衰竭,老人入院28天后,走完了自己平凡而感人的一生。

 

“依稀记得看感动中国时为你眼泪不止,走好!”“一路走好,爷爷”……在网上,全国网民表达了老人的祝福。

 

资讯! 

 

相关推荐

怒赞!89岁老人30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上热搜

高里在衡阳扎根34年了,从1993年起,他捐资助学,江西的、四川的、衡阳的…… 21年来,他广施爱心,捐出善款达30多万元,帮助18个孩子改变了命运。高里把捐助的孩子当成孙子,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唤他爷爷。这些年来,孩子们给他写的信件多如牛毛,他将这些信编订成册,当成宝贝一样放在身边。

89岁老人30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这个社会上总是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宁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苦点,也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份力量去帮助到别人,近日一则89岁老人30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的报道在网友非常的正能量,正是因为有这些有爱之人的资助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读书,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老人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89岁老人骨灰现9块手雷碎片怎么回事?真相曝光网友直呼英雄

89岁老人骨灰现9块手雷碎片怎么回事?真相曝光网友直呼英雄

89岁老人为过往行人免费供应茶水26年

这个社会总会有些温暖让大家感到特别的幸福,也为这些传递温暖的人点赞,近日一则老人为过往行人免费供应茶水26年,这个老人就叫做李茂兰,被人亲切地称为”茶水奶奶”,她的行为让大家感受到温暖,89岁茶水奶奶一杯茶水温暖了一座城,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暖心】老人为过往行人免费供应茶水26年 被称为“茶水奶奶”

江苏镇江89岁的老人李茂兰,被人亲切地称为”茶水奶奶”。26年来,她免费为过往行人供应茶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每天早上五点钟,李奶奶都会起床烧水。受李奶奶的影响,她的女儿也帮忙打理爱心茶水铺。老人说,这个茶水铺要一代传一代,一直摆下去。

怒赞!老人为过往行人免费供应茶水26年 还要一直传下去

江苏镇江89岁的老人李茂兰,被人亲切地称为”茶水奶奶”。26年来,她免费为过往行人供应茶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每天早上五点钟,李奶奶都会起床烧水。受李奶奶的影响,她的女儿也帮忙打理爱心茶水铺。老人说,这个茶水铺要一代传一代,一直摆下去。

茶水奶奶冲上热搜!老人为过往行人免费供应茶水26年

江苏镇江89岁的老人李茂兰,被人亲切地称为”茶水奶奶”。26年来,她免费为过往行人供应茶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每天早上五点钟,李奶奶都会起床烧水。受李奶奶的影响,她的女儿也帮忙打理爱心茶水铺。老人说,这个茶水铺要一代传一代,一直摆下去。

老人为过往行人免费供应茶水26年

爱心的力量有多大呢?爱心不仅能够传染还能够永久传承。江苏镇江89岁的老人李茂兰被大家称呼为茶水奶奶,老人为过往行人免费供应茶水26年风雨无阻,而这份坚持也传染给了自己的女儿,李奶奶女儿表示母亲做的这个善事她们也会继续做下去。其实不止是李奶奶,在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何园社区,32年的茶水摊成了志愿者“爱心基地”;南京定淮门6号小区门口也有位22年从未失约的南京茶摊奶奶。下面就跟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泪目】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重组家庭老人晚年遭遇令人唏嘘

【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日前,浙江衢州市衢江区法院披露了一起老年离婚诉讼案,重组家庭老人的晚年遭遇令人唏嘘。

两位老人离婚:钱全给她

近日一则“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的消息让网友们十分感动,但感动之余还十分惋惜,据了解,两位老人是半路夫妻,但都是非常关心对方的,此次离婚也是二人之间出了感情问题,是因为他们的儿女不愿意一起负担两位老人的经济,所以还为此产生了财产纠纷,两位老人不得已才决定离婚。那么,老人离婚后的赡养问题怎么解决呢?大家可以和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盒子游戏,游戏玩家专属个性阅读社区


©CopyRight 2010- 2020 BOX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 鄂ICP备20200155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