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示:留心促销规则

北京,11月9日,新华社 题目:中国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示:注意促销规则

赵文君,新华社记者

每到“双11”购物季,“全年低价”“巨惠特卖”促销广告铺天盖地,商家推出预售、全减、红包、优惠券等促销手段“种草视频”“安利软文”接踵而至。根据往年“双11”在消费者投诉热点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大多数消费者注意促销规则,合理购买不遵循趋势,了解良好权利保护的规则。

注意促销规则

今年“双11”,许多电子商务平台出了新的保价政策,很多消费者反映,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保价规定复杂多样,不小心可能会被套路。比如,“花高价”半夜购买的商品降价,商家以“优惠券、礼品等活动不在保价范围内”拒绝退还差价的理由。有的商家甚至下架商品直播链接,以逃避保价规则。

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提前明确保险时间、保险方式、价格范围等规定,及时咨询商家和平台客户服务,必要时保留聊天记录、广告页面截图等证据,方便纠纷后的权利保护。

通常情况下“定金”付款后,如果消费者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或者因自身原因不想购买,“定金”不予退还。建议消费者在下单前仔细阅读各平台和商家的预售和促销规定,详细了解押金和余款的支付时间、退款条件、优惠券的使用条件、折扣范围和期限。不要冲动支付定金,也不要忘记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余款。

理性购买不跟风

针对直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不足、维权困难等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高、信誉好的正规直播平台,确定直播商户是否有营业执照,不要点击非官方或陌生的直播邀请和链接;下单前,了解商品主体信息、功能效果、价格保修等,注意商品购买评价与直播间商品的一致性;购买后,及时截屏或录制广告、直播图片、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防止商家下架直播视频。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倡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也不要被消费者追随“低价爆款”“拍一赠多”要更加注重商品质量和服务,践行绿色低碳消费的理念。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在往年的投诉案例中,很多消费者反映营销短信无法退订,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阅了品牌信息,总是被各种促销信息和营销电话骚扰。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仔细阅读电子商务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隐私政策和条款,无需提供个人相关信息,特别是身份证、银行卡、各种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同时,及时销毁有个人信息的数据文件,防止因随机丢弃、使用不当而泄露个人信息。

消费者也要谨防各种电信诈骗。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小心收到红包和促销短信链接,如收到类似信息“免费中奖”“红包领取”等待短信,特别是页面跳转到其他页面并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可能包括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仔细识别购物平台,不要点击网页、软件中的未知链接和弹出窗口,不得私下汇款或转账;收到快递丢失、货物短缺、退货退款等信息或电话时,应及时联系平台、商户和物流公司的官方客户服务进行确认和核实。

盒子游戏,游戏玩家专属个性阅读社区


©CopyRight 2010- 2020 BOX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 鄂ICP备20200155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