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封面报道:千亿Google

内容速读:

  在以14个月的极限速度跨过千亿门槛之后,Google有机会面临一个所有领袖型公司都曾经历的时刻:。  迄今为止,除了Google在广告业务模式上的成功之外,外界再无确切把握。这个魔力无穷的Google仍旧是现有商业思维所不能尽说的迷。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Google的成功已经迅速改变了互联网的格局。  Google的增长速度再次震惊业界。  Google的傲慢与偏执在华尔街是出了名的。在Google上市之前,曾经设想过要以拍卖的...

  在以14个月的极限速度跨过千亿门槛之后,Google有机会面临一个所有领袖型公司都曾经历的时刻:

  在外界的种种狐疑和挑剔的审视之中将自己的未来道路阐述清楚。

  迄今为止,除了Google在广告业务模式上的成功之外,外界再无确切把握。这个魔力无穷的Google仍旧是现有商业思维所不能尽说的迷。那张极其简单的页面是如何同上千亿美元的身家联系在一起的?在千亿市值的光晕之下,到底是一个伟大商业奇迹的诞生还是又一个被贪婪吞噬的互联网大梦?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Google的成功已经迅速改变了互联网的格局。这家“微软杀不死的公司”,正在以速度挑战微软、雅虎、eBay等公司掌控多年的权威,也必然招来一致的敌视。

  怪兽GOOGLE

  本刊记者|董晓常

  Google的增长速度再次震惊业界。

  10月20日,Google公布了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总收入增长96%至15.8亿美元,净利润增至3.81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200万美元相比,增长了6倍,大大超出了此前分析师的预测。自2004年8月上市以来,这是Google连续第5个季度超出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测。

  事实上,即使是Google内部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大喜过望。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说:“本季度的表现甚至令我们自己感到吃惊,实际情况远远高于我们的预期。”

  10月22日,Google的股价一度冲高到346.43美元,而市值也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之一。在Google的崇拜者持之以恒的欢呼声外,对于Google的怀疑虽然多数都表达含糊,但是却也从未消失过。事实上,从Google诞生之日起,Google的身上一直寄托着非常复杂的情绪。

  Google的傲慢与偏执在华尔街是出了名的。在Google上市之前,曾经设想过要以拍卖的方式发售股票,而引来华尔街的一致批判。而其提交给SEC的招股文件则被美国《财富》杂志认为是“离经叛道”。

  但是,这种批评在Google的使用者眼里显得无足轻重。因为Google的存在,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直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在各个网站中毫无目的地寻找。同样,Google“不做恶”的信条也使得用户不用再忍受各种图片广告的骚扰。

  当然对于用户来说更为满意的也许是Google的免费策略。当雅虎、eBay等互联网公司用各种方式打开普通用户口袋的时候,Google一直免费提供给用户众多充满创意的产品。从容量超大的Gmail到改变新闻阅读模式的Google News,以及Google Earth等工具软件,Google不仅免费为用户提供,而且总能让用户眼前一亮。

  对于公司用户来说,Google同样可以称得上“天使”这一称号。如果没有Google提倡的按点击次数收费的商业模式,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机会在互联网上投放自己的广告。Google不仅允许中小企业用户投放小额的广告,而且根据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收费,增强了广告投放的效率。

  虽然无法量化用户对这个新生的互联网公司的喜爱程度,但是Google本身的发展说明了一切:这个目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在品牌推广方面从来没有花费分毫,完全依靠用户的口口相传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欢迎Google。Google在搜索以及互联网内容方面的强势影响力已经引起了那些敏感的批评家的反感。有人担心,Google可能会像微软垄断操作系统以及浏览器那样统治整个搜索乃至互联网领域。因此,在网络世界当中,对于Google强势态度的抵触情绪到处可见,所谓“妖魔化Google”的氛围似乎也已逐渐酝酿成型。

  很明显,投资人以及整个业界并没有马上适应Google极速成功所带来的变化,这曾是所有天才公司所共有的特性。而就Google当下这一成长速度来看,这一不适应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追捧Google的理由

  董晓常 王亚雪

  同任何痴迷于技术的互联网公司一样,由两位天才工程师创建的Google最开始的商业模式也是建立在技术之上—通过向雅虎等互联网公司出售搜索引擎技术和提供搜索引擎服务获取收入。

  在这样的模式下,Google的收入也相当不错。单从雅虎一家,Google就能每年获得几百万美元的收入。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雅虎开始放弃Google,转而发展自己的搜索引擎。因此,Google开始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真正为Google带来商业模式革新的是现任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2001年3月,当施密特就任Google董事长的时候,Google的新时代开始了。

  几乎完美的商业引擎

  优秀的搜索技术让Google在搜索市场崭露头角,而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则是真正让Google飞速成长为现在的互联网巨人的根本原因。

  2001 年6 月Google发布了Google AdWords 广告关键词服务,这一革命性的服务彻底改变了Google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Google的增长轨迹。

  Google AdWords给Google带来了质的飞跃,使得广告收入一举成为Google的核心收入,而技术收入则退居次要位置。Google最新发布的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Google第三季度营收为15.78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为15.6亿美元,技术收入仅为0.18亿美元。Google AdWords的收入为8.85亿美元,Google AdSense服务则为Google带来了6.75亿美元的收入。

  AdWords允许广告客户在Google上注册关键字,企业的相关广告将出现在Google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对广告客户更有吸引力的是,Google AdWords收费原则是按照点击次数付费。

  2004年10月,Google推出了针对合作伙伴网站的 “Google AdSense”,这一业务可以让各种规模的网站发布商在他们的网站上发布与网站内容相关的 Google广告并获取收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广告联盟,这一计划也同样极大提升了Google的营收能力。

  出售广告但是不出售搜索结果,这是Google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Google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其他的搜索引擎公司都把广告和搜索结果混合在一起以获取收入,而Google宣称从来不让广告影响搜索的结果。

  Google称,其广告并不过于张扬,对消费者更加实用。在Google推出免费产品的各个领域,采取收费策略的竞争对手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随着Google业务的扩张,Google独特的广告方式逐渐超出了搜索引擎领域,比如在Google所推出的免费Gmail业务当中就包含了广告业务。Google已经提出在旧金山免费提供Wi-Fi接入服务。而自2004年以来,Google已收购了提供照片软件和数字制图服务的公司,并推出了相关的免费服务,Google还很有可能会进入杀毒软件等市场。

  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应的软件公司很可能因为Google的到来而紧张,因为这家傲慢的互联网公司正在让它们赖以生存的服务和商品变成全免费的东西。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Google的这一模式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

  同时感到满意的还有广告商。Google对外透露,越来越多来自“财富500强”的广告主成为它的客户。Google的副总裁Jonathan Rosenberg兴奋地说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广告业的突变,它正在引领我们的经济繁荣,线下的广告正在转向线上。”

  ThinkEquity的分析师John Thinker说:“Google推出了一种改变传统广告模式的新产品,它甚至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

  在看到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之后,业界对Google所奉行的广告业务模式也赞叹不已。“这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季度。”美国技术研究(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的分析师David Edwards说,“Google的这一业务模式几乎是完美的”。

  Google的未来之路

  “我相信除了Google的核心管理层外,没有人可以知道Google将成为什么样的公司。”在Google上市之前,埃里克·施密特所说的这句话是Google式的,自负而又傲慢。

  Google似乎在人为地为外界认清自己制造障碍。Google的两位创始者明确表示不为分析机构提供任何季度或者年度的财务分析说明。对比大多数上市公司,投资者对Google的管理介入要有限得多,Google的管理层反复表示,他们将以迥异的方式运营这家公司。

  在成功上市之后,Google的业绩持续增长,股价连连攀升。Google手中有了充分的现金用来扩张自己的势力,但是Google的布局几乎无人看得懂。

  不久前,Google高层公开声明,Google未来的业务重心会在搜索和通讯两个方面。但是,Google现在似乎已经“越界”,网络门户、通讯、软件等等多种业务已经同Google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也增加了这家公司未来前景中的不确定因素。

  但是资本市场与Google之间明显缺乏有效的沟通,资本市场并没有掌握了解Google价值的钥匙。似乎外界从来都没有真正弄懂过这家疯狂增长中的互联网公司,即使是它最忠实的追捧者和最严厉的批评者也不例外,虽然这一点并没有妨碍到Google在资本市场的巨大成功。但是,接下来这家公司是否会继续自己的疯狂舞步?

  目前,多数市场分析都看好Google未来的发展。ThinkEquity Partners 的分析师已经将Google的目标股价从350美元调至425美元。 Citigroup 的分析师Mark Mahaney 甚至预言其股价明年会升至430美元。

  Mahaney说Google在下两个季度可能会赚到更多的钱。因为在接下来的假期里,广告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而美国国民在寒冷的冬季,则更喜欢呆在家里上网。这都为更多的人浏览Google的网页并点击它的广告创造了机会。

  Google的良好表现也直接影响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股的信心。“Google的业绩证明科技股并没有死亡。通常情况下,科技股在第4个季度都会好于前3个季度。Google在纳斯达克的强劲势头可能会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有证券机构人士分析道。

  但是,在谈到Google的未来时,多数分析人士都有些含糊不清。Google目前顺风顺水的广告业务模式在推进过程当中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毕竟因为这一模式直接触及到了电信运营商以及包括微软等软件巨头的利益,其阻力可以想见。曾经参与了Google增发承销的投行CIBC World Markets也在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Google在搜索服务上实现了最好的盈利,但其新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一如既往还不得而知。

  虽然现在,Google良好的业绩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投资人不再介意Google的傲慢。但是,仍旧有人对其管理层提出置疑。Merrill Lynch的分析师Lauren Rich Fine 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写道:“Google 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季度,但其管理层对公司未来规划的能力还是令人怀疑。”

  已经有人担心,同Google的业绩相比,目前Google的股价已经明显偏高了,认为其中有投资人盲目的狂热因素在作祟,而Google的竞争对手曾经非常明确地指出Google是一个大泡沫。

  在Google的未来发展这个问题上,ThinkEquity的分析师John Thinker属于一个悲观者,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不能控制在一个有效的频率,这个公司有可能会面临崩溃。”

  Google和它的敌人们

  本刊主笔|明叔亮

  10月12日,全球第二与第三大的实时通讯软件企业—微软与雅虎决定从2006年第二季开始,开放旗下的MSN Messenger与Yahoo Messenger,这将使得两家企业共同拥有二亿七千五百万用户。业界一致认为,让这两家对手走到一起的原因只有一个:阻击Google。

  Google的出现大有让业界天下大乱的感觉,而一时间Google也陷入强敌环伺的险地。

  抢夺搜索霸权

  虽然Google目前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也正面临着雅虎与微软的强力挑战。

  雅虎一度曾是Google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当2001年6月,雅虎宣布将搜索业务外包给Google的时候,雅虎的CEO塞梅尔还曾特意跑到Google当时狭小的办公室致词。但是迅速壮大的Google很快被雅虎视为自己主要的竞争对手,并在2004年终止了所有合作。

  而后,雅虎也在搜索技术方面投入巨资,希望能同Google一争高下。在收购Inktomi和Overture之后,雅虎公司CEO塞梅尔声称,雅虎公司正准备整合“分类目录”和“蜘蛛”技术,向网民提供全方位的搜索引擎服务。

  现在,即使在Google的光芒之下,雅虎在搜索市场的成绩同样斐然,远远领先于排在第三位的MSN。但是同雅虎一样,微软也非常看好这一领域。

  “我们并不惧怕Google,但是我们之间确实有激烈的竞争。”几天前,盖茨在出访以色列的时候谈及与Google之间的敏感话题时说到。“Google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他们有非常有天赋的员工。但是如果同预期相比的话,搜索引擎市场的状况依旧非常的糟糕。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在接下来的6个月当中做得更好的地方。我们正在做这件事,其他的公司也是,包括雅虎和Google。”

  Google的挑衅

  不久前,Google宣布联手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Comcast竞购时代华纳手中的AOL。由于在其之前,微软、雅虎也早已经对AOL报价,Google的挑衅姿态非常明显。

  凭借上市募集所得以及广告经营的收入所带来的巨大现金支持,在继续巩固自己的搜索方面的优势之外,Google已经不声不响地进入到了网络门户的领地。Google News、Gmail、Google Talk等一系列门户的核心服务被Google不断地推向用户。Google正在同雅虎等门户网站之间发生正面竞争。

  就在最近,Google还宣布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开辟网络销售业务。据报道,Google已经在酝酿一项名为“Google Base”的服务,业界分析其有可能同eBay等电子商务公司直接竞争。

  时至今日,Google的高层都不肯正面回答有关Google未来战略定位的问题,虽然在不同场合都曾经听到Google强调自己定位在搜索领域。但是,大家看到这家自负的企业不停地进入邮箱、即时通讯等领域,亲眼见到Google的商业模式正在威胁自己的饭碗。Google正在试图挑衅诸多IT、互联网巨头的权威。

  Google的挑衅早就受到传统互联网巨头的警惕。自2004年以来美国三大门户雅虎、AOL和MSN已经将Google视为最大的敌人。然而,Google引起的恐慌远不止于门户网站。在过去的一年中Google的足迹遍撒出版、电信、软件等和互联网紧密相关的行业,引起了这些行业纷纷的紧张情绪。

  显然,业界还没有迅速适应Google的巨大成功所带来的变化,而对于其正常的扩张有些反应过敏。事实上,在Google进行多个领域的布局的同时,雅虎、微软、eBay等公司也同样在电子商务、通讯等领域拓展新的市场局面。

  微软 vs. Google:谁是谁的killer(杀手)?

  “当你成功之后,总有人会出来反对你。”几年前,风头太盛的微软在美国和欧洲官司缠身,盖茨这样自我解嘲。

  现在,微软也开始尝试反对另外一个成功者的角色,事实上,这一过程早已开始。2003年的时候,盖茨就曾经在他发给微软的执行层的邮件中提到Google:“我们必须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看上去他们将来会跟我们产生直接的竞争。”

  但是,现在还看不到微软对Google有什么一击致胜的武器。有分析指出,由于在Google的商业模式当中,并不依靠销售某一产品获利,而是通过搜索广告的方式,因此微软并没有发现将其从市场中驱除出去的好办法,就像当初对待网景一样。

  “我一直在观察Google的上市及其发展,” 前网景营销副总裁Mike Homer说到。“他们花了6年时间才首次公开上市,这和一家只有17个月的企业完全是两回事,这让他们在成为众人焦点之前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和建立自己的系统。”

  那么后来者Google有没有可能扮演微软杀手的角色呢?就在不久前,Google还同Sun达成协议要一起进入办公软件领域,也被认为是要直接指向微软。反倒是Google不断地四处扩张,不断有微软的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叛逃到Google,从去年的Mark Lucovsky到今年的李开复,Google正在不停地从微软挖角。有报道称,现在只要微软的员工提出辞职,总会有人问:“你不会是要去那一家公司吧?”

  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及其CEO都曾经认为所谓“取代微软”的说法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分析认为Google将来有一天边缘化微软的操作系统,并绕过Windows的做法现在已经逐步变成现实。另外,还有许多人认为所谓的“Google Office”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但是,也有人认为Google 现在就开始挑战微软的做法过于冒险。“我认为Google目前所采取的政策对他们有好处。”Homer说道,“他们一直表示自己并非要和微软竞争,这让Google仍未被视为直接威胁。避免触怒这头恶犬是个好主意、好策略。”

  Google中国攻略

  宋妍

  Google的巨大成功似乎距离中国非常遥远,从不久前刚刚进入Google的李开复就发表看法称,Google进入中国的时机的确有些晚了,这也使得目前Google在中国市场上相对落后。

  2004年,Google在中国只有2400万美元的收入,只能说是刚刚起步,远低于百度的1.1亿美元。现在,Google通过极具进攻性的布局,希望扭转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落后局面。

  搜索中国人才

  现在约Google在中国的高层作采访,回答一定会是没空。而没空的原因大多只有一个:忙着招聘。

  几个月前,前微软副总裁李开复跳槽Google一事在业界引起了极大震动,并惹得微软一怒之下同Google对簿公堂。最近,法院已经作出判决,允许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Google工作,但其职责范围仅限招聘事宜。

  也许招聘工作对于李开复来讲更为合适。据了解,搜索技术本身并非李开复的专长。而从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开始,李开复的导师形象已经在高校中深入人心,所以“Google+李开复”这样的组合,在中国的IT人才市场无疑具有最大的号召力,以至李在高校内的演讲爆满,并且在招聘启事发出5个小时内,就可以收到上千份的应聘简历。

  10月25日,Google任命原UT斯达康总裁周韶宁为大中华区销售和业务总裁,此前曾经有消息说周是因为UT斯达康的业绩不佳而被迫离职的,但现在看来,多半有可能是被Google相中的。

  此前,周韶宁曾经在UT斯达康任执行总裁和CEO长达9年之久,此次Google选择周韶宁不仅因为他具备近20年积累的多种多样的商业管理经验和在贝尔实验室的经历,也看好他在通信领域的人脉关系和电信运营经验,他可以为Google未来图谋移动搜索的大市场铺路。

  在新组建的Google管理核心中,周韶宁负责Google销售和管理渠道,并扩大公司在地区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而李开复领导Google的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建设。

  另一个高调出场的是所谓Google文化大使周红,她是第一位加入Google的华人员工,目前在中国亦负责招聘事宜。

  目前,Google在全球已经拥有4000多名员工,今年第二季度每天平均有七、八人入职,截至今年年底,Google全球的员工数量可达5800人。但考虑到在中国市场刚刚起步,Google计划在明年夏天只招收50名员工,他们将全部来自大学应届毕业生。据参加电话面试的大学生表示,Google并不特别看重以往的工作经验,判断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似乎成为了面试的主题。在媒体上关于Google公司的弹性工作制、人性化的福利待遇、20%的私人时间以及高额的薪资水平的报道,形成了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巨大诱惑,在百度和搜狗也在加强技术的同时,几家搜索公司从人才上就已经开始了争夺战。

  “bendi”不仅指一个产品

  Google推出的中国本地搜索服务域名为“bendi(本地)”而不是“local”,这一细节表现了Google中国做足本地化的决心。

  8月8日,Google正式宣布上海火速、中资源、中企动力三家企业为自己关键字广告业务的全国代理商,之后又同东莞的广速网络签约。据了解,在美国市场上,Google有直销和代理多种方式。这一次,Google选择签约几家大的代理商,希望在短时间内在市场上形成突破的意图非常明显。

  艾瑞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的互联网搜索市场收入为1.54亿美元,这一收入在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速度预期为81%和60%,在2007年将达到6.9亿美元。但Google去年在华收入仅为2400万美元,在招兵买马大肆支出的同时,Google一定也在考虑如何在中国市场上把这笔投入再捞回来。

  在中国,产品的品牌是很重要的。Google的用户大多局限于拥有高学历和高收入的人群,以致有中国的网络用户竟质疑“为什么Google的首页设计要抄袭百度”。即便目前的中国消费者并没有排斥外国产品和服务的习惯,但Google依然需要在中国一个省一个省地建立品牌认知,工作量相当巨大。

  据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当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于第四季度建立妥当后,Google会在3到6个月后推出两个产品,分别针对无线电子商务和娱乐,因为Google认为在中文搜索结果、mp3搜索和移动应用等三方面的服务是Google和本地竞争者百度的主要差距,急需追赶。已经有人猜测,等Google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落成后,可能要安排为数众多的服务器,开足马力对中国的网站内容尽情地搜罗。

  Google 中国 vs. “中国的Google”

  Google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不只是一个百度,在美国老家的对头雅虎也继续高调开展中国业务。不久前,雅虎刚刚以10亿美元的陪嫁再加上雅虎中国全部业务的投资获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也对中国市场期望颇高。但是,对于Google来说,其最主要的敌人还是百度。

  Google与百度之间的关系相当暧昧。在百度上市之前,业内曾经盛传Google会收购百度,但是因为李彦宏报出天价而只好作罢。时至今日,Google仍旧小额持有百度的股票,亦是百度的战略投资人之一。现在,很可能它就要同这家中国版的Google在市场上兵戎相见。

  百度依靠“中国的Google”这一称谓让美国投资人迅速认识并认可了它,如今Google已经登陆中国,在品牌认知和渠道建设上,二者的竞争不可避免。

  尽管在技术上,百度可能与Google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对中文网页的爬取(Crawl)量和中文语义的理解上,都暂时领先于Google。而且在渠道建设和宣传造势上,百度都已占据了时间优势。

  在中国,80%的网络用户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下载时髦的音乐,百度20%的搜索流量来自mp3搜索,这三个事实足以成就百度的品牌效应和使用黏性。并且百度也拥有更多的中文信息。搜索“新浪”,百度可以得到1980万条搜索结果,Google可以得到540万条中文的搜索结果。对此,Google公司亚太产品总监宓群表示,因为中文的(中国的)网站设置了专门的接口,从而为中文搜索引擎提供更多的信息。

  百度虽然针对中文用户,但它在国内也有着小众的另类应用。因为中国网络上盗版音乐和软件的泛滥,虽然百度没有存储这些文件,但它的链接可以引导用户下载到这些内容。目前用户采用的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合,就是利用Google的在线翻译配合百度的中文搜索,来下载盗版软件和音乐,在国外用户知道了Serial Number(序列号)和Full Version(完全版)的中文翻译后,可能有更多的人开始使用百度。

  Google:下一代内容聚合商

  宋妍

  华尔街如何看待刚刚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的Google?《互联网周刊》为此采访了CIBC World Markets分析师姜彦仁。

  《互联网周刊》:现在人们比较关心Google未来的发展会怎样?

  姜彦仁(以下简称姜):随着时间推移,增长速度减缓是非常自然的。

  《互联网周刊》:你怎么看Google进入中国市场的举措?

  姜:Google的中国战略可能与它在其他国家的战略相同。总体而言,它会通过强劲的搜索功能和建立成功的媒体平台带来优秀的客户体验。在中国市场,建立和培养本地管理团队非常重要。对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媒体公司来说,认识到监管环境的差异至关重要。

  《互联网周刊》:Google正在尝试多元化的业务,或者自行开发或者直接收购,比如部署Wi-Fi、推出语音IM、数字化图书馆等等。 您如何评价这些业务?

  姜:对于Google或雅虎来说,媒体不仅仅是文字搜索,还包括视频、音频以及任何形式的信息,它们既在不断自我进化,又具有交互性。在媒体供应链中,Google将成为下一代内容聚合商,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可以加强内容生产者、内容分销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过滤器”,虽然业界对此仍有争议。

  Google拟定在旧金山的Wi-Fi项目是一项实验,主要是为试验如何通过使用新的平台和技术扩大互联网全球接入。在美国,接入业务大部分被地区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网络公司控制。Wi-Fi、WiMax、3G或电力线上网技术都应该可以提高用户网络接入能力,从而增加媒体消费。通过Wi-Fi,Google正在试图在长期内加强其内容分销业务的能力。

  至于数字图书馆,Google希望它作为将世间万物编入索引目录的宏伟计划的一部分。Google是一个“过滤器”,它提供一个用户界面,将用户接入到由优秀应用和巨型数据库所支撑的网络中心平台。

  《互联网周刊》:你认为在与微软的竞争之外,Google还蚕食了哪些领域及其公司的市场和利益?

  姜:我并不认为Google“蚕食”了某些公司的利益,一项新技术经常会彻底改变行业规则。对行业造成颠覆性影响的公司不只Google一家。我认为Google将颠覆媒体、软件公司和通讯公司传统的盈利理论和模式。

  《互联网周刊》:哪些公司看起来有成为“下一个Google”的潜质?

  姜:我认为简单复制Google的成功并不容易。任何新公司在短时间将很难建立互联网品牌—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

  然而,随着人们与互联网交流方式的发展将出现新的机会。而且,地区性品牌在新兴市场中拥有巨大的机会。因此我们将会在中国和印度看到一些成功范例,但规模要小一些。

相关推荐

《互联网周刊》封面报道:拷问丁磊

  2006年2月24日,北京。网易200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发布会现场,丁磊坐在COO董瑞豹和CFO李延斌中间,略带思索地瞅着前方某一个位置。  这是丁磊复任CEO以来首次面对媒体,但出现在公众面前的还是那个程序员的形象:身着蓝色衬衣,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稍嫌凌乱的头发。  随后开始的全球互...

互联网周刊:盛大新浪收购案背后故事

  新浪的大门已经关上?  盛大能否入主新浪无疑是当前中国互联网业内最让人记挂的悬念。  此前在2月19日盛大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13D表格中,盛大已经明确表示“本次战略性投资购股的意图是获得新浪股份的实质性所有权。”  盛大收购新浪一案被许多业内人士看好,甚至有乐观人士认为网络新贵盛大和领先...

互联网周刊:热酷的手机游戏红海生存术

  移动游戏产业蕴含巨大机遇,然而,这个市场迅速被蜂拥而入的各方势力杀成一片红海,开发者靠单打独斗前...

网游遭遇损失 唐骏希望成立知识产权联盟

  《互联网周刊》:“私服”、“外挂”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究竟对运营商给来哪些方面的损失?我们也希望和业内的企业组成知识产权联盟,共同维护行业的利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向不重视知识产权的行为宣战。

17game和DoNews 成为最具潜力商业网站

  12月1日,由《互联网周刊》主办、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特约的“引领信息潮流 开创产业未来——第二届中国商业互联网发展论坛暨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同期发布了“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总榜、单项奖以及最值得关注的商业网站Focus50。    在这个顶...

17game喜获05年最值得关注商业网站称号

  12月1日,由《互联网周刊》主办、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特约的“引领信息潮流 开创产业未来——第二届中国商业互联网发展论坛暨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互联网周刊》负责人表示有近250家候选网站参加评比。    在大会公布了“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名单...

浩方在线成为04年全国娱乐网站前4强

为了全面展现中国互联网企业所代表的商业特质和未来的方向,2004年8月23日《互联网周刊》正式推出了“中国商业网站100强”调查活动,调查覆盖了当前中国主流的商业网站,在综合考虑第三方流量排行和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互联网周刊》从756个网站的推荐名单中选择362个进入候选名单。从9月15日至10月1...

网游:对虚拟货币的通货膨胀说“不”

“在美国,如果所有EQ玩家把手里的虚拟财富按照市价全卖出去的话,玩家的人均收入会超过中国、印度人的平均年收入。”“魔兽世界”中的超级玩家刘洋这样告诉《互联网周刊》。对于刘洋这种近乎偏执的固执,同样身为“魔兽世界”玩家的李平舟则显得有些不以为然。像李平舟这样对游戏币贬值表示不满的玩家大有人在。在网游平...

美刊解析阿里巴巴与腾讯的圈地战争

  最新一期美国《商业周刊》印刷版刊登题为《阿里巴巴大战腾讯:中国互联网圈地战争升级》的评论文章称,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圈地战升级,阿里巴巴与腾讯这两大巨头之间的对抗也逐渐加剧。  中国最富有的两个人在这个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展开了越发激烈的斗争:马化腾率领的腾讯,正在对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发动进攻。...

Q3网络广告转热 雅虎Google狂赚

  10月21日出版的商业周刊发表文章指出:随着广告市场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互联网,Google和雅虎两大网络广告专业户也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自然而然,Google宣布本季度的净收入达到3.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足足上涨了51%。  而在这股网络广告大潮中,Google和雅虎无疑已经走在了最前沿,据市场调...

盒子游戏,游戏玩家专属个性阅读社区


©CopyRight 2010- 2020 BOX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 鄂ICP备2020015574号-1